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近日,专注于提升以太坊性能的实时区块链项目megaETH宣布即将推出全新NFT系列:The Fluffle。该系列总量为10,000枚,白名单定价为1 ETH,且为不可交易和转移的SBT(灵魂绑定代币)。NFT持有者将享有未来5%的代币分配权益,其中TGE当天解锁50%,剩余部分将在6个月内线性解锁。尽管白名单细则尚未公布,但用户已可通过官网查询是否具备白名单资格。
作为本轮备受关注的以太坊扩展方案之一,megaETH在2024年6月27日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Dragonfly、Robot Ventures、Folius Ventures以及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等知名机构和个人。同年12月,项目又通过Echo平台进行社区轮融资,仅用3分钟便完成1000万美元目标,估值超过2亿美元。
然而,此次NFT发售活动却引发了社区的激烈争议。一方面,有玩家认为此次募资赔率极高,并在场外积极寻求白名单;另一方面,也有玩家质疑这是变相ICO,项目方试图在牛市结束前提前收割社区。究竟谁的观点更有道理?本文将梳理双方观点,供读者参考,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毫无疑问,The Fluffle系列NFT的最大亮点在于未来5%的代币空投分配,因此社区普遍将其视为一次“借壳卖币”活动。若发售成功,项目方将获得10,000枚ETH,按当前价格约合2700万美元(假设ETH价格保持稳定)。按照5%的空投比例计算,项目的完全稀释估值(FDV)为5.4亿美元。
结合此前获得的3000万美元融资,megaETH的总融资额已达5700万美元。按照一般代币估值为融资额20倍的规律,其FDV预计为11.4亿美元。
无论是基于NFT定价的5.4亿美元FDV,还是基于融资额估算的11.4亿美元FDV,支持者认为该项目的估值仍在合理范围内,并具备至少10倍以上的潜在收益。相比之下,其他热门以太坊扩展方案的FDV如ZKsync(42亿美元)、Starknet(195亿美元)和Blast(27亿美元),megaETH的估值确实偏低,甚至低于Starknet当前6.6亿美元的流通市值。
ABCDE Venture联合创始人BMAN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力挺megaETH:“他们本可以筹集更多资金,但却拒绝了VC开出的10亿美元报价,选择通过复古的ICO方式,将代币分发给更多社区成员。我认为这对流动性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机会,也是近期最具不对称性的投资机会之一。作为投资者,我很高兴看到以太坊回归简单、复古的ICO时代。”
NFT项目CyberKongz团队成员enzoblue更是公开表示,如果有不想要白名单的人可以随时私信他。
此外,也有社区玩家分析了megaETH“借壳卖币”的原因。采用SBT形式可以避免NFT在二级市场的炒作,同时明确将其定义为“收藏品”,既规避了法律风险,又将与VC相差无几的私募价格以NFT的形式让利给社区。megaETH联合创始人饼兄在回应社区疑问时也直言:“我们无法直接将代币通过ICO分发给社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压低估值并通过NFT形式给予社区。至于买不买,则取决于每个人对项目的估值判断。”
然而,在真假难辨、清白全靠口才的加密货币领域,很多时候不能只听项目方说什么。因此,也有部分社区玩家对megaETH提出质疑,认为即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5.4亿美元的估值依然过高,而项目方在主网上线之前进行卖币的行为更像是借牛市流动性充足提前套现。
在当前周期中,市场上普遍存在“发币/上币即终点”的现象,许多项目在发币获利后甚至暗中停止运营,只盼着代币尽快解锁。有了这些前车之鉴,megaETH此次变相ICO发生在主网上线之前,真正的产品尚未落地,资金到手后是否还有动力继续开发?产品能否配得上如今的估值?这些问题不免引发担忧。毕竟,在监管尚不完善的Web3领域,项目方最高的约束规则往往是自身的道德水平——究竟是Build优先还是money优先?
华语区KOL丰密发布长文质疑megaETH此次NFT发售活动,他表示:“MegaETH并不是真正关心社区体验,如果真的关心,应该通过公平机制(如游戏贡献、活跃度奖励、甚至NFT质押)来分发代币。项目方看似反对‘无意义的空投积分系统’,但实际上只是为自己直接卖币找了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KOL风无向也发文表达了对MegaETH后续空投比例的担忧。他指出,自古以来“肝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战胜“氪金大佬”。此外,相比Monad仍在积极建设生态并重视生态活动,MegaETH通过ICO获取资金,甚至不再需要CEX提供流动性退出渠道。这种新范式对行业来说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