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12:13:15
loading...

加密市场大跌背后的深层原因:体量、杠杆与内驱力的三重困境

摘要
来源:道说区块链 春节前后,加密市场接连受到美股波动的影响,先是因DeepSeek引发的美股下跌拖累,后又因川普加税政策再次被带跌。尽管此前曾预测川普可能成为加密市场的“黑天鹅

来源:道说区块链

春节前后,加密市场接连受到美股波动的影响,先是因DeepSeek引发的美股下跌拖累,后又因川普加税政策再次被带跌。尽管此前曾预测川普可能成为加密市场的“黑天鹅”,但未料到这一事件会如此迅速地发生,且由看似与加密市场关联不大的关税问题引发。

根据部分交易所披露的数据估算,此次加密市场大跌中,约有100亿美元的资产遭到清算。对于使用杠杆的用户而言,损失尤为惨重;而持有现货的用户则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尽量避免使用杠杆,以降低风险。

尽管市场经历剧烈波动,但我对后市仍抱有希望,认为行情尚未结束,因为生态内的创新仍在持续涌现。然而,散户投资者需加强心理建设,提升对剧烈波动的承受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黑天鹅”事件。

通过观察春节前后的两次市场波动,可以发现加密市场不仅一如既往地受到传统美股市场的影响,同时表现得更为脆弱和敏感。美股在深跌后通常能够通过反弹恢复元气,而加密市场则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利好才能有所恢复。

如果我们将加密市场视为受传统资本和投资者影响日益加深的领域,那么它似乎正在扮演“风险资产”中的“夜壶”角色——在主流风险资产(如美股)表现良好时,加密资产跟随上涨;而在主流资产受冲击时,加密资产则面临更严重的打击。

这一现象在上一轮周期中初现端倪,但在本轮周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加密生态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属于另一个平行世界,拥有独特的发展路径和规律,但其目前的表现却未能完全摆脱传统金融市场的束缚。

究其原因,我认为当前加密市场受传统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的原因主要与以下三个现状有关:

一是加密市场的整体体量仍然较小,稍有资金流动便可能引发剧烈波动;

二是由于缺乏监管,杠杆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波动时风险被放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是加密市场尚未形成独特的内驱力和发展模式,在传统资本眼中,它更多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题材,而非能够走出独立行情的生态。因此,一旦风险来临,加密资产往往首当其冲被抛弃。

深入分析这三个现状,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第三个问题最为关键。所谓“内驱力不足”,指的是加密生态尚未形成能够吸引圈外用户的广泛应用和场景。

抛开比特币“数字黄金”的定位不谈,从早期的1CO到上一轮的DeFi、NFT和链游,这些应用大多服务于生态内的用户,即真正通过加密钱包使用服务的人群。而对于大量在中心化交易所(CEX)买卖交易的用户来说,他们并非生态的真实用户,而是单纯的投资者。

这与现实中的互联网应用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但很少有人投资腾讯或阿里。相比之下,加密生态至今未能出现类似的现象级应用。

从1CO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试图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或“链下”结合的应用,但其中99.99%都是伪需求或伪应用,至今没有一个真正出圈或火爆的案例。

在本轮行情中,我们能否看到这样的应用出现?加密市场能否摆脱“夜壶”的角色,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些问题的答案仍有待时间验证。

声明:文章不代表币圈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