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22:09:43

浅谈 2025 年加密货币叙事中的「真相」和「谎言」哪些叙事值得关注?

摘要
要超越市场表现,我们必须找到「已经存在但是鲜为人知,或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想法与叙事」,而在 2025 年加密货币叙事中,有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谎言」?又有哪些 。

币圈网报道:

撰文:Ignas,DeFi Research 编译:Glendon,Techub News

「到 2025 年,比特币(BTC)将达到 25 万美元,以太坊(ETH)将达到 1.2 万美元。」

这是我刚刚编造的一个预测,它可能会成真,也可能不会。

实际上,大多数预测皆是如此。尽管有些预测是基于一些数据的,例如 VanEck 提供的预测有理有据,而 Cathie Wood(ARK Invest 首席执行官)则以做出数字惊人的大胆预测而闻名。她预计到 2026 年比特币将达到 50 万美元,到 2030 年将达到 100 万美元。至于 Michael Saylor,他更是预测到 2045 年比特币的价格将达到 1300 万美元。

以下是 DLNews 对 2024 年预测的总结:

来源:DLNews

但是,价格预测到底能提供有多大的帮助呢?实际上,它除了能让你的持仓信念更加坚定,继续持有(HODL)之外,并不能给你提供多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见解。

对此,我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框架,或许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投资者,其不仅适用于 2025 年,也适用于未来。

「有哪些重要的真理,是很少有人赞同你的?」这是彼得·蒂尔(Peter Thiel)提出的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对我们来说,顺应现状往往比独立思考要容易得多。

Matti 曾在评估 Zee Prime Capital 的投资时推出了一个问题框架:「如果你听到当前的讨论和叙事,你认为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真相,什么是明显的谎言?又有哪些是不明显的真相,以及不明显的谎言?」

在上一轮周期中,显而易见的真相例子有:

  • 更高的利率不利于加密货币

  • 战争不利于加密货币

还有一些明显的谎言:

  • 加密货币超级周期

  • 比特币是一种通胀对冲工具

  • (3,3)合作是可持续的,且可以长期存在

明显的真相叙事很容易识别,Matti 解释道:「明显与不明显之间的区别可以被重新定义为流行与不流行的,或是基于现有数据分为可知与不可知的。发现不明显的真相叙事需要独特的洞察力,而明显的真相则一眼就能看到,但仍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一定是二元的,也许更偏向标量。」

正如他所言,不明显的真相和谎言叙事更难识别,但它们为即将发生的事情提供了洞察力,尤其是当这些叙事变得显而易见时,人群就会蜂拥而至,FOMO(害怕错过)开始出现。

而我们希望可以站在 FOMO 的起点。

在上一轮周期中,一些不太明显的真相叙事:

  • UST 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 FTX 是一个犯罪组织

  • L2s 导致流动性碎片化

以及不明显的谎言叙事:

  • SOL 已死

  • 游戏是加密货币的天然产品市场契合点(PMF)

  • 新的 L1 交易已经结束

以下是 Matti 博客文章中的一些示例:

要超越市场表现,你必须找到「已经存在但是鲜为人知,或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想法和叙事」。

我将 RWA、DeFi 期权、Soulbound Tokens(SBTs)和 Instadapp(INST)确定为潜在的反叙事交易机会。虽然 DeFi 期权和 SBTs 并未取得什么进展,但 RWA 和 INST 表现相当不错。

这里的关键,依旧是时机。INST 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实现显著的上涨。

从事后来看,识别这些真相和谎言很容易,但预测未来却很难。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有关当前周期的一些真相和谎言叙事。

首先,从我认为显而易见的部分开始,然后再讨论具有挑战性的不明显的部分。为了获得更多见解,我还向加密货币行业的一些人士征求了意见。

以下是 2025 年的简要框架。

明显的真相叙事

被广泛接受且基于可观察证据的事实或结果。

AI x Crypto 将继续存在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在加密社区(CT)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可能持续至 2025 年。

加密货币爱好者渴望获得 AI 代币,但可供选择的并不多,其中 TAO 是首选。

但随着 AI 代理的激增,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已拥有一些在 X 上发布内容或在 Polymarket 等平台上进行交易的加密原生 AI 代理,以及帮助启动这些 AI 代理的工具。

因此,我相信 AI 与 Crypto 将会长期共存,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相。

但这并不意味着 AI 代理代币会继续飙升,当前的 AI 代理很简单(例如 AIXBT 只是扫描数据和其他人的意见来重新表达)。而 2025 年将是 AI 代理超级周期,也是一个明显的谎言。

然而,泡沫最终会激励创新,就像 DeFi 在 DeFi 泡沫破灭后继续成熟一样, AI 代理也将会持续存在。

现货 ETF 看涨

我仍然惊讶于这么多人认为 ETF 是看跌的。有人认为,「ETF 中的 BTC 是传统金融(TradFi)的包装的一部分,也是一匹会从内部摧毁比特币的‘特洛伊木马’。」

对于以太坊而言,ETF 可能会提供比所有锁定在 L2 中的 ETH 更强劲的看涨动力,因为 TradFi 会将其加密货币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分配给比特币和以太坊。

数字将会持续上升。

稳定币是加密货币的杀手级应用/产品市场契合点

这是 Stacy Muur 从上一轮周期延续下来的见解。

在这个周期中,稳定币可能最终会超越加密货币交易,扩展到金融科技领域。

PayPal 已经推出了稳定币 PYUSD,Revolut 正在推出自己的稳定币,甚至 Visa 也可能推出稳定币,尽管这可能会对其利润率产生影响。

许多项目在 TGE 前表现更好

这个观点也是由 Stacy Muur 提出的。

「在这一点上,我的想法是,90% 的协议在发行代币之前的整体指标都更好(HYPE 和 F 代币是例外)。因此,在代币上线之前,产品比 TGE 后更‘受欢迎’。」

DeFi Made Here 对此表示认同,正如他所言:「9/10 个链 / 项目都是垃圾,没有有机使用,只有私人交易支撑的虚假 TVL。」

我分享这一观点是为了提醒大家,我们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就像风险投资(VC)一样,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投资都能产生巨大的回报。

事实是,大多数代币都无法存活太久,而且会呈下降趋势。我们的任务是找到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优秀代币。

明显的谎言叙事

空投已死

低流通量、高 FDV(完全稀释估值)的代币发行造成了巨大损害,使得投资那些本身非常优秀的协议变得不值得。

但我依旧对 2025 年的空投持乐观态度,因为人们的预期已经回归现实,空投热潮也已过时。

可以预见,Hyperliquid 或许不是这个周期内最后一次大规模空投。并且,现在还不是停止点击按钮的时候。

加密项目需要风投支持才能成功

这是我们从低流通量、高 FDV 代币发行中学到的另一个教训。风投的「护城河」正在逐年缩小。随着 Echo 和 Legion 等公私募平台的兴起,项目现在可以从多样化的加密原生投资者群体中筹集资金。

要知道,许多风投公司除了提供资金和在演示文稿上放个公司 logo 外,几乎不提供任何帮助。相反,吸引加密原生投资者参与其中,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投资成功产生更强的利益关联。

当然,一些不太知名的项目仍将依赖于风投资金。但寻找「100 倍的成功机会」已经不再是 VC 的专属权利。

看涨。

Memecoin、AI 代理等超级周期

有一个词应该时刻让你保持警惕:「超级周期」。

Memecoin 超级周期曾风靡一时,直到包括一些「已死亡」的代币如 XRP 和莱特币在内的古老代币卷土重来。

现在,AI 代理成为热门话题。但这一叙事最终会相对于尚未引起所有人关注的新叙事,逐渐失去吸引力。随后,人们的注意力将会转移到新的叙事中……

散户最喜欢 Memecoin

这一观点来自 CryptoKoryo,他擅于跟踪叙事价格表现和轮动。他的结论很简单:「轮动总是在所有人都入场后发生。」简而言之,每当有人说「项目x、y、z(如 SOL、TAO、HYPE 等)将主导这个周期」时,这很可能是个谎言。

另外,散户现在不再那么傻了:他们可以使用 Phantom 钱包,并在 Reddit、TikTok 和其他任何地方找到新的叙事。

事实上,一个不那么明显的真相是,加密货币原生用户最终可能会购买来自 TikTok 而不是加密社区的代币。

DAO 是去中心化、高效、「智能」且透明的

2024 年,我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成为多个 DAO 的代表,包括 Aave、Lido、Instadapp、Arbitrum、Paraswap 和 Uniswap。

转折点是在 Compound DAO 的攻击事件中,攻击者设法通过了一项投票,分配了价值 2400 万美元的 COMP 代币。

问题在于,DAO 过于冷漠,代币持有者根本不了解这次投票。实在可悲。

通过与 Stablelabs 的 Doo 交流,我得到了一些见解,同时他的见解也证实了许多人的质疑观点:

  • DAO 并不是真正去中心化、高效、透明的,也不是由「聪明的钱」来运营的;(Techub News 注,「聪明的钱」是指在金融投资领域中那些具有先知先觉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资金。)

  • DAO 资金是有限的,可能会破产;

  • 大多数 DAO 通常仍由创始人或核心团队领导,且基于人际关系;

  • DAO 可以是保护主义的,也可能具有保护主义倾向。

以 Uniswap DAO 为例,它根本不知道 Unichain 正在开发中。

为什么这很重要?我们不能继续欺骗自己和社区;当前的 DAO 模式不可持续,需要被彻底颠覆。谁能从根本上改善 DAO 模式,谁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成功业务。

不明显的真相叙事

那些不易察觉或不被广泛认可的见解,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或独特的分析。

比特币是一种对冲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手段

贝莱德(BlackRock)的加密货币负责人并不认可那些「坚信比特币是一种风险资产,并根据失业率、非农就业人数或 ISM 制造业指数数据进行交易」的加密货币评论员/研究人员。

因为,比特币不可能同时是数字黄金和高风险资产。

贝莱德在其 2024 年的研究中声称,比特币是一种独特的多元化资产,具有以下特点:

  • 比特币的高波动性,使其成为一种「风险资产」。然而,比特币面临的大多数风险和潜在回报驱动因素与传统的「风险资产」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使得它不适合大多数传统金融框架——包括一些宏观评论员采用的「风险偏好」(risk-on)与「风险规避」(risk-off)框架;

  • 比特币作为一种稀缺的、非主权的、去中心化的全球资产,使得一些投资者在恐慌时期或在某些地缘政治动荡事件发生时,将其视为一种避险选择。

  • 从长远来看,比特币的采用轨迹可能受到对全球货币稳定、地缘政治稳定、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和美国政治稳定性担忧程度的影响。这与传统「风险资产」与这些因素的关系通常呈反比。

比特币有时会在重大宏观事件开始时遭遇抛售。然而,混乱、动荡、以及潜在的货币印刷对比特币来说却是利好的。

危险在于,评论员继续将比特币描绘成一种高风险资产,这会让那些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的传统金融业感到困惑。

代币的实用性并非必需

几乎每个加密货币项目都会在某个时刻发行代币。

想一想:哪个 DeFi 协议在没有代币的情况下无法运作?

Uniswap 没有 UNI 也能完美运行,Aave、Maker、Fluid、Ethena……所有这些协议都可以在没有代币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然而,它们都有代币,为什么?是为了治理?社区?还是筹款……

实际上,我在 2022 年的一篇帖子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几年前,发行代币确实需要一些实用性证明,但现在不再需要了。

Memecoins 最大程度地改变了这种认知,Arkham 推出的 ARKM 代币也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

如果分析平台可以推出代币,那么任何加密项目都可以:钱包、扩展程序、营销机构……

随着 Nansen 和 Kaito 未来的代币发行,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但 2025 年肯定会更加疯狂。任何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事物都可以代币化。实用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注意力、社区和用户。

实际上,这是 Aylo 与我分享的一个见解,即注意力和价格是相关的。

因而我对 DeFi 协议的建议与此相呼应:点击按钮,注册任何正在获得关注的分析工具,分享你的推荐,并避免「为什么需要代币」的讨论。

它需要一个代币,因为这使我们(早期用户和创始人)变得富有。

DeFi 比 CeFi 更加中心化

这是由 Defi Made Here 提出的一个辛辣观点。

这里的中心化并不是指区块链去中心化或是自我托管。

正如 DMH 所说,「很少有协议拥有大部分的 TVL,很少有风险提供者为同一项目工作,并对每个项目都有既得利益,等等。」

以下是未经编辑的引用:

  • 摩根大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约为 12%,而 Aave 拥有 50%-70% 的市场份额;

  • L2s 是数十亿规模的未受监管的多签钱包;

  • Tether 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多签钱包;

  • Chainlink 几乎完全控制了 DeFi 中的所有价值;

  • 不同的协议为同一风险评估团队支付薪水,它们之间显然存在利益冲突。

因此,该观点认为,与 CeFi 相比,DeFi 中的业务和 TVL 集中度更高。正如 USDC 崩盘所表明的那样,依赖少数几个参与者可能对 DeFi 造成损害。

话虽如此,我仍对 DeFi 持乐观态度。随着市场的成熟,将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这个行业,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Tether USDT 的主导地位即将终结

随着新参与者和用例的出现,加密货币稳定币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USDT 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即将终结。目前,Tether 在交易和抵押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未来的趋势将集中于两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储蓄产品和支付。

TradFi 正在进入链上储蓄市场,而金融科技和 Web2 现有企业正在进军加密货币支付领域(如果 Visa 推出稳定币,它将成为一位主要参与者)。

尽管这些类别在今天相对较小,但它们在未来两年内可能推动超过 500 亿美元的新资金流入(根据 Ethena 的预测)。Ethena 和 Sky 已经在储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 sUSDe 也将受益于传统金融的整合。

在支付方面,TON 生态系统正在利用 Telegram 的网络构建无缝的加密原生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稳定币之战正在从交易和价值存储(SoV)主导转变为储蓄和支付的创新,这标志着加密货币新时代的开启

最重要的是,MiCA 等加密货币监管法规正在将 Tether 赶出欧盟和其他市场。

不明显的谎言叙事

费用切换对代币价格有利

代币费用切换往往是代币持有者的首要需求。然而,收益分享并不是解决代币价格问题的万能药;它只是代币看涨叙事之一。

还记得两年前的「realyield」(真实收益)叙事吗?

事实上,由于加密货币的收益/市值比率异常高,大多数协议产生的收入并不足以使代币价格大幅上涨。

我认为费用转换不会影响代币的涨幅;但它设定了代币最低交易价格的底线。如果收益分成有效且收入可观,那么代币在某个时刻就会变得值得购买。

牛市将持续一年,预计在第四季度结束

我认可这一观点。但这个更像是一个预测,而不是事实/谎言。

我之所以会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加密社区普遍认为 2025 年将是卖出的年份,很可能是在第四季度初。

但事情真能这么简单吗?

须知在 2023 年,普遍的共识是以太坊的表现将在 2024 年超过比特币,而 Solana 将会消亡。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与大多数共识交易一样,我相信会有一些因素打乱牛市周期,可能会推迟或是延长它。

以太坊 L2 用户体验/界面碎片化将持续存在

我认为,以太坊表现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用户体验不如 Solana。这一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 以太坊比 Solana 更慢且更昂贵

  • L2 数量的增加导致流动性和用户体验碎片化

  • 与在统一的 Solana 上构建不同,开发人员必须为其应用程序选择一个特定的 L2 才能成功

如果你使用 Metamask,这种糟糕的用户体验会非常明显。好在用户体验/界面(UX/UI)正在日渐改善。

OP 超级链以及 Polygon、zkSync 等类似的联盟正在提升后端用户体验。另外,如果 Delphi Digital 关于「Fat Wallet」理论的预测成立,那么用户体验问题最早可能会在 2025 年就得到解决。

「Fat Wallet」理论通过将钱包定位为解决效率低下问题的关键,以解决以太坊 L2 用户体验问题。

随着协议和应用程序「瘦身」,钱包成为前端聚合器,并可以通过链抽象简化跨链和流动性管理等交互。

而利用整合订单流支付(PFOF)并提供分发即服务(DaaS),钱包也可以简化对 DApps 的访问,减少摩擦,并改善交易执行。

此外,钱包还利用它们与用户的紧密联系,创造了更直观、更无缝的体验,解决了高昂的转换成本,并建立了更顺畅的 L2 入门流程,最终推动了用户的采用。

目前,随着 AI 代理的兴起,用户体验得到改善,因为代理可以为人类执行所有必要的跨链操作。

NFT 已死

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有些人觉得它显然是错误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它放在「不明显谎言」类别的原因。

目前,由于 PENGU 空投及其对整个 NFT 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NFT 已死」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谎言。但我们必须清楚,除了少数例外,NFT 在过去一年里一直在亏损。

不过,我正在展望 NFT 的下一个大事件。

在我看来,2024 年是比特币序列(Bitcoin Ordinals)和 PENGU 同时兴起的一年,我期望 NFT 能够超越头像和文化图标的范畴。

也许 NFT 可以在 AI 时代不断进化,提供无可争辩的证据,以证明照片是原创的,而不是由 AI 创建或修改的。

可以肯定的是,NFT 给人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需要构建一些革命性的东西。

你认为的不明显真相和谎言是什么?

你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这很好!这意味着你有机会从一些尚未成为共识,但很快就会成为共识的叙事中赚钱。

建设者需要超越「显而易见的」事物去寻求不那么明显的真相,来构建持久而有意义的项目。流行词和流行叙事(例如加密领域的「热门话题」)往往会导致建设者出现表面化的努力,而缺乏真正的创新。

Matti 在他的博客文章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对于创始人:

  • 将努力与真正的好奇心和第一性原理思维结合起来。

  • 避免仅仅根据流行趋势或叙事来进行项目构建。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

  • 评估创始人的愿景是基于表面明显的真相叙事,还是基于更深层次的独特见解。

  • 基于不那么明显的真相叙事,更有可能产生突破性的产品和公司。

综上所述,具备区分明显/不明显的事实和谎言的能力,投资者将可以支持那些真正具有潜力的想法,而不仅仅是跟风炒作。

声明:文章不代表币圈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