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道说区块链
在加密生态和非加密生态中,对比特币持坚定信仰的人(包括我们在内)长期以来一直坚信一个观点:比特币是“数字黄金”。然而,近年来比特币与美股走势的趋同以及与黄金走势的背离,让人不禁开始怀疑这一说法。
如果比特币真的是“数字黄金”,那么随着持有者群体的扩大和共识的增强,它应该表现得越来越像黄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黄金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在世界局势混乱、人们对法币或现有金融体系失去信心时,会转而拥抱黄金。回顾历史,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的金本位制,还是国民政府时期金圆券、银元券的崩溃,黄金都扮演了重要的避险角色。
然而,比特币是否达到了这种效果?当比特币市价从10万美元暴跌至5万美元时,大多数持有者恐怕不是泰然处之,而是追悔莫及。这实际上表明,他们更信任美元,而不是用比特币本位来衡量财富。
再来看一个历史场景:1948年的上海,如果昨天一条黄鱼能换100万金圆券,今天只能换50万金圆券,人们的选择显然是尽快把手里的金圆券换成黄金,而不是后悔没在昨天卖出黄金。这种对比更能看清比特币与黄金的区别。
早期的极客们或许更相信比特币,并愿意用比特币本位来衡量自己的加密资产。但随着越来越多大众和机构进入这个领域,许多人更倾向于使用美元稳定币来衡量加密资产的价值。
黄金用了5000年才在历史上建立了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而比特币缺乏这样的历史积淀。因此,至少目前的比特币很难称得上像黄金。
另一种观点认为比特币是对现实世界的对冲。然而,回顾这些年现实生活中的危机事件,如塞浦路斯金融危机或美股崩盘,人们更倾向于将比特币换成稳定币或美元,而非买入更多比特币进行对冲。
那么,比特币的属性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它更像是数字时代的一种特殊收藏品,一种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收藏品。虽然不能欣赏,但其历史、技术背景和独特性让它具备了其他收藏品所不具备的特点。
正如齐白石的画作一样,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它们作为收藏品的意义,而不是“价值存储”。同样地,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也与美国股市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而不是像黄金那样起到对冲风险的作用。
因此,比特币未来的走势可能强烈依赖于美股的表现或加密生态经济的发展,而非成为类似黄金的避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