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其支付手册进行了重大修订,首次将数字资产整合到全球统计框架中。
在最新发布的第七版《余额手册》(BPM7)中,IMF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数字资产分类并纳入国际收支统计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机构对加密货币及其他数字资产的认可与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BPM7的规定,比特币(BTC)及其类似的加密货币被归类为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这些资产被视为不承担负债的交换媒介,并将在资本账户中记录为非生产性资产的购买或出售。
与此同时,数字资产被进一步划分为两类:有负债支持的代币和无负债支持的代币。例如,稳定币因其由储备资产支持而被归类为金融工具,而比特币则被视为一种资本资产。
IMF解释道:“无需承担负债的加密资产(如比特币)被视为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并在资本账户中分别记录。”此外,通过挖矿或质押等活动新产生的加密货币不会被记录为新增资产,而是视作生产活动的结果。
对于以太坊(Ethereum)、索拉纳(Solana)等平台相关的代币,如果持有人居住在其发行平台所在的国家以外,则这些代币将被视为类似于股权的持有。
IMF还指出,除了代币本身的分类外,与其相关的质押和验证活动也具有复杂性。根据其规模和目的,这些活动可能产生类似于股票股息的收益。
例如,持币人通过质押获得的奖励应被记录为当前账户收入的一部分。同时,像挖矿和交易验证这样的活动将被视为服务生产行为。
IMF表示,《余额手册》是全球超过160个国家采用的重要参考文件,未来几年内将继续指导国际经济统计报告标准的制定。
密码大都会学院:厌倦了市场波动?了解DEFI如何帮助您建立稳定的被动收入。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