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ChandlerZ,Foresight News
2025年伊始,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现货黄金价格屡创新高,截至2月16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攀升至2968美元/盎司,年内涨幅接近10%,距离3000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比特币在突破10万美元的历史高点后,持续在9万至11万美元区间内震荡,表现疲软。这种走势与新晋避险资产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揭示了两类资产定价逻辑的差异,更反映了全球资本在“特朗普2.0时代”下对风险尺度的重新定义。
比特币与美股、黄金之间的联动性变化,实际上是其金融化进程中身份认知不断漂移的结果。以相关系数衡量,比特币与传统资产的相关性展现出显著的动态特征。
作为传统避险资产,黄金与比特币的关系较为复杂。从长期数据来看,二者相关性波动频繁,早期多呈负相关,彼时比特币被视为黄金的“数字替代品”。然而,2022年后的市场动荡中,二者多次同步上涨,2024年后相关性趋于正值,但波动仍然明显。
这种矛盾源于两者属性的不同:黄金的避险功能依赖其物理属性和历史共识,而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叙事更多依赖市场情绪和技术预期。2021年比特币创历史新高时,黄金价格处于阶段性低谷;2024年开始,央行购金潮与比特币ETF获批等因素推动二者同步上涨。可见,二者的关联性受阶段性事件驱动,而非内在价值逻辑的必然联系。
在美股方面,比特币常被归类为“风险资产”,其价格走势与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这种关联性在2021年达到高峰,当时二者同步创下历史高点后回调,并于2022年底触底反弹,展现出风险偏好驱动的一致性。
比特币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则表现出温和的正相关特征,相关系数多数时候维持在0到0.5之间。尽管如此,比特币的价格协同性在高点区域尤为清晰。2024年后期,随着美联储转向鸽派立场的预期升温,风险资产普遍获得提振,这种协同性甚至超过传统科技股与债券的负相关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正相关性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在市场下行周期,比特币与美股的跌幅相关系数较低,揭示出其高波动性背景下的超额风险溢价特征。
这一现象可从市场心理与流动性角度解释。当全球经济预期向好时,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资金同时涌入美股与比特币;而当避险情绪升温时,两者均可能承压。QUICK FactSet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全球以美元计价的股票总市值较2023年末增加了13.6万亿美元,达到121.8万亿美元,而比特币同期涨幅超150%,印证了流动性宽松与风险偏好对二者的共同推动。不过,美股的高估值也隐含回调风险,若股市修正,比特币或面临同步压力,而黄金可能因避险需求受益。
比特币与美股、黄金的联动性变化,折射出加密市场参与主体的结构性转变。早期比特币主要由散户和极客社群持有,其价格独立于传统金融体系。然而,2020年后,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加速了其金融化进程,使其更易受美股情绪传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比特币期货未平仓合约量的增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路径。此外,美国SEC对比特币现货ETF的审批准入以及各国监管政策差异等制度性变量,亦对其资产属性定位产生长期影响。
比特币在突破10万美元历史新高后出现的高位震荡,源于多重市场力量的交互作用。一方面,早期入场的投资者在高位逐步兑现获利,而ETF等机构渠道带来的新增资金则形成有力承接,这种买卖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导致价格在区间内剧烈波动。
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仍处于宽松预期酝酿期,大规模放水尚未实质展开,市场主要由存量资金在不同价位间轮动,缺乏持续性的增量资金入场也限制了突破新高后的上行动能。同时,期货、永续合约等杠杆工具的使用更为活跃,高杠杆放大了价格波动幅度,频繁的强制平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总体而言,技术创新的反身性也在孕育新的可能。当前比特币正在被纳入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适当的加密资产配置能够在保持夏普率稳定的前提下提升尾部风险防御能力。这种功能进化预示着,加密资产与传统资产的关联性将呈现更复杂的层级结构,在宏观稳定期作为风险资产波动,在系统性危机时刻释放非线性关联,最终发展出独立的资产类别定位。
在诺亚方舟的神话里,洁净生物成双而入,不洁生物独行其道。比特币与传统资产的相关性困局,恰似数字文明洪水中找不到同伴的“金融怪物”。或许这种相关性缺失才是它的本来面目,既不需要对标千年硬通货,也无须附会科技泡沫,而是作为区块链原生的异类资产重新定义价值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