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太坊的定位是区块链行业的基础设施,但是不应该脱离 C 端用户。
Solv 创始人孟岩老师的这段论述给了我很多启发。
以太坊其实也是一个「企业」,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形式,更加去中心化和社区驱动,也因此创新常常可以自发地自下而上发生。
但是除了行业鼻祖比特币网络是真正的无主区块链之外,其他的所有公链和所有 Web3 项目,其实都是需要一个人或团队推动其发展的,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的存在。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组织泛化成「企业」进行分析。
作为一个 Web 创业公司的一线从业者,自己每天不只是在埋头做产品,同时也会抬头看看方向,也就是考虑产品和业务的定位及走向。
这里分享一些对 B 端 /C 端不同类型服务的思考。
与 B 端市场(Business,企业端)相比,C 端市场(Customer,消费者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做 B 端服务的企业,优势在于有稳定的现金流,且由于服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因此也存在很强的竞争壁垒。
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扩张业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则应该要考虑做 C 端应用。
更关键的是,长期专注做 B 端服务有很大的弊端:容易忽视终端用户需求,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变得迟钝。
时间一久,就容易被技术创新变革导致的市场变化所淘汰。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变革的领域,做 B 端服务的企业的处境其实极其危险。
因此,企业专注于 B 端业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 C 端业务来平衡发展,保持企业的动态性和市场竞争力。
为 C 端用户提供服务不仅是增大市场份额和营收的机会,也是保持企业活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相关性的重要途径。
而本来做 C 端的企业,有时也会考虑做 B 端服务,因为 B 端服务能提供更稳定的现金流及收益,且客户的单次价值更高,但挑战是服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非常高。
先看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雅虎。
雅虎曾经是个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巨头,提供搜索、门户网站等服务。然而,在与谷歌等在消费者搜索市场的竞争中失败后,雅虎尝试过多次转型,包括向企业服务转型。
企业客户通常需要看到专业性、稳定性和长期的技术支持,而雅虎在 C 端市场已经溃败,自然难以在这些方面未能建立起足够的市场信任。
因此,这些尝试并未能扭转其衰退趋势,最终雅虎的大部分业务被 Verizon 收购。
当一个企业自己的 C 端业务面临问题时,此时很难再转型 B 端服务,转型只会加速自身的溃败。
再看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Amazon。
Amazon 起初是一个 B2C 的电商平台,但随着 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成功,它成为了云计算 B 端市场的重要玩家。
Amazon 涉足 B 端服务市场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自己在 C 端消费者市场已经获得了成功,因为在服务 C 端客户的过程中,Amazon 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优化物流和提供可靠的在线服务等方面。
Amazon 在 C 端市场的成功帮助它在 B 端市场建立了信任,企业客户相信 Amazon 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增长,Amazon 将自己的服务进行了商业化,推广给行业的其他玩家。
一个企业无论是由 B 端转到 C 端,还是 C 端转到 B 端,前提都是已经在自己原有的业务领域获得了成功,然后再转型时才会有更高的概率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业务增长。
原本面向 C 端用户的企业,当自己占据的市场份额足够大后,可以考虑将自己的底层技术能力封装后进行商业化,赋能给行业的其他玩家。
但是绝不能直接放弃掉自己的 C 端业务,因为一旦脱离了 C 端市场,就容易忽视用户需求和市场动向,最终也会失去竞争力。
而原来做 B 端市场的企业,则在自己的基本盘稳固后、有了稳定现金流后,则可以考虑拓展 C 端市场,基于自己的技术直接端到端构建一个产品,这样可以在市场中直接验证自己的技术,并迭代自己的技术。
更关键的是,即使失败了,自己还有 B 端业务,还是可以退守到自己的基本盘内。
所以,无论是哪种转型,都证明了 C 端市场的重要性。
只有面向用户做产品,才能真正形成技术 - 产品 - 商业化的价值闭环。
用户在哪,市场就在哪,最终资金也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