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四君
审阅:0xmiddle
来源:内容公会 - 投研
如今,距离 DeFi Summer 的井喷,已然 3 年有余,而合规标杆性的 ETF 通过也过去半年多,局势变了吗?
回顾过去,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提升了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使区块链从单一的记账功能扩展为支持多种应用的基础设施,在众多赛道中,毫无疑问将传统金融做去中心化迁移是最实在的应用场景。
让我们从 DeFiLlama 上的 DeFi TVL 数据来一览全貌,目前 DeFi 应用的 TVL 已经超过了 800 亿美金,近年来,众多公链涌现,甚至以太坊的 L2 也在分流以太坊 L1 的空间,但是目前以太坊单平台上,依然稳定锁定着 DeFi 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图源:defillama.com/chains
DeFi 最初的雄心壮志,是试图颠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借贷、支付、保险等业务模式,让用户无需依赖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即可完成这些操作。但如今 DeFi 的 TVL 事实上长时间停滞,没有跨越数量级的突破。
多数观点认为, DeFi 受限于以太坊网络的性能、成本等问题,所以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实现复杂的金融场景等。然而,一众 L2 以及高性能新公链上的 DeFi 生态并没有带来 DeFi 规模的突破,反而带来了流动性割裂,互操作性下降等问题。以太坊始终保有着最完整的 DeFi 生态和最充分的互操作性,依旧是 DeFi 项目部署的首选平台。
如今,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崛起:基于 AO 的新型 DeFi 范式——AgentFi。这种创新正在打破传统 DeFi 的局限性。
AO 基于 Arweave 的存储层,构建了一个支持并行运行进程的计算层,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实现了几乎无限的可扩展性。AO+Arweave 的组合是基于SCP(Storage-based Consensus Paradigm,基于存储的共识范式)的一种实现。
在 AO 上,智能合约以进程形式存在。由于摆脱了性能限制,每个人都可以运行自己的进程来代理其金融行为,共识由 Arweave 的存储层负责。这正是 AgentFi 的基础。
这种新形式的 DeFi,即 AgentFi 会取代传统 DeFi,成为新的 DeFi 主流形态么?且听我详细展开。
在传统的区块链架构中,区块空间被设计为一种稀缺资源,用户也好,应用程序也好,都需要通过竞争来获取这种资源,网络拥堵时,人们就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来争夺区块空间,这是性能限制的根本原因,以太坊的性能限制已经显露无疑,仅 30左右的 TPS[1] ,显得捉襟见肘,在高峰期,gas 费常常暴涨几十倍,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实际上 L2 与多数高性能公链也存在性能天花板,其天花板可能更高,但想要容纳传统金融量级的业务规模,也是很困难的。
为了节约性能占用,也为了给用户节约 Gas,提升用户体验,传统 DeFi 被设计为使用单一智能合约来托管业务资产,运行金融业务。由于资金和业务逻辑都被一个统一的合约所管理,导致难以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业务操作。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简化管理流程并确保一致性,但也剥夺了用户在业务逻辑和财务操作上的自主性,难以满足越来越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对于开发者而言,编写合约必须考虑 Gas 调用费,必须尽量避免编写复杂的合约代码。在以太坊上,一笔 ETH 转账的 Gas Limit 是21000 gwei,一笔 ERC20 代币的转账是 65000 gwei,稍微复杂一些的场景,例如 Swap,NFT 交易,借贷,则至少需要 300,000 gwei 了[2],如果业务再复杂一些,gas 消耗将让用户更加难以承受。这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发挥空间,也限制了 DeFi 的丰富与创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等问题,市场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金融体系。
AO就此诞生,AgentFi 正是在 AO 生态对下一代 DeFi 进行的全新探索。
AO 是 Actor Oriented 的缩写,顾名思义,是一个基于角色导向的去中心化计算协议。
实际上,相比以太坊,AO 更接近世界计算机的概念。笔者把 AO 理解为一个超级计算层,核心目标是在没有规模限制的情况下,实现去信任和相互协作的计算服务。
我们一起来看下基于 AO 构建的超并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图:
图源:AO 白皮书
消息生成:用户或者进程通过创建消息来发起请求。这些消息必须符合 AO 协议规定的规范,才能在网络中正确传输和处理。
信使单元(MU)中转:信使单元(MU)负责接收用户生成的消息,相当于一个路由的角色,将消息转到网络中合适的 SU 节点。在这个过程中 MU 会对消息进行签名,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调度单元(SU)处理:当消息到达 SU 节点时,SU 会分配一个 nonce 给消息,以确保其在同一进程中的顺序性,并将消息和 nonce上传到 Arweave 共识层永久存储。
计算单元(CU)计算:计算单元(CU)接收到消息后,会根据消息执行对应的计算任务。计算之后,CU 会生成一个带有运算结果的签名,并将其返回给 SU。这个签名证明确保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验证性。
那么,共识来自哪里?
在 AO 上,存储就等同于共识。进程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消息的传递,而消息会被写入到 Arweave,从而产生「全息状态」。这意味着,进程的运行状态是可以被验证的。也就是说,Arweave 不可变的存储保证了可验证性。这一点有些反直觉,但如果你充分理解的 SCP 范式,就能瞬间明白。如果还不能明白,可以类比铭文来理解。
在可验证性之外,我们还需要解决谁来验证的问题。有了可验证性,任何人都可以提供验证服务。在 AO 上,应用程序可以自己选择验证服务,根据自身业务性质,灵活决定其安全性。结合乐观挑战的经济游戏,验证的可靠性可以得到保障。
在 AO 构建的计算机上,应用程序由任意数量的通信进程构建。
AO上不允许进程之间共享内存,但允许它们通过本机消息传递标准进行通信。
由于消息传递是异步的,通过专注于消息传递,AO 实现了类似于传统 Web2 分布式系统环境的扩展机制。
也就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讲,AO其实并不存在性能限制。
对于开发者而言,可以选择公共节点,但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节点来跑自己的服务,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性能瓶颈,直接给自己的节点扩容即可,就像运行 Web2 服务一样。
此外,这种工作模式也带来额外的好处 —— 计算节点可以对 AI 场景提供算力支持。这个以后我们有机会展开探讨。
不同于传统 DeFi 基于统一的智能合约托管资金并运行金融业务,AgentFi 的概念是每个人可以在 AO 计算机上运行进程并托管自己的资金,代理自己的金融行为。具体是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以 AO 上的龙头 DEX Permaswap 为例做一个解释说明。
在传统 DeFi 中,假设 Alice 想要把 Token A 换成 Token B ,在 DEX 上首先需要一个流动性池,由智能合约托管资金,来提供A/B代币的兑换功能。交易的汇率则决定于该智能合约采用的做市曲线(例如 x*y=k),在 Permaswap 中,则是这样的形态,每个 LP 通过自己的代理进程来托管自己的做市资金,并自定义做市曲线和做市策略。当然,LP 也可以采用一种”极端的做市策略”——只是挂个限价单。
实际上,我们发现,Permaswap 是可以融合 AMM 和订单薄两种交易形式的。对于用户而言,当 TA 发起交易的时候,与之匹配,帮助其完成交易的,可能是 AMM,也可能是某个限价单,甚至二者都有。
总体来看,AgentFi 有三个特性:
1. 自托管:用户通过自己控制的代理进程托管自己的资金,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而非委托给一个统一的合约。
2. 个性化:用户可以通过自己控制的代理进程,灵活的设定自己的金融业务参数。也就是说,这相当于用户开了一家交易所,可以自定义交易策略、费率,如果扩展到借贷业务,则可以理解为用户自己开了一家银行,可以自定义利率。更进一步,用户完全可以使用自托管的进程运行自定义的金融策略程序,甚至可以是融合了 AI 的智能化策略程序。
3. 点对点:供需双方的匹配,不再是传统 DeFi 的点对池的模式,而是回归到点对点模式。
在以太坊上有合约账户(CA)与外部账户(EOA)的区分,不同的金融场景功能通过不同的合约代码实现,金融行为需要人主动参与。在 AO 上,则是面向 Agent 的另一种概念,不同的 Agent 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金融行为可以依靠 Agent 进行代理。笔者认为,AgentFi 的概念更像是积木,可以组合出更加丰富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态。
当有了数量庞大的自托管进程,如何让他们能够互相通信,具备可组合性呢?这就是提到 FusionFi Protocol 了,这是一个 AO 上的 Agent 的开发标准和通信规范。几乎所有金融业务都可以抽象为票据的流转与处理,FusionFi Protocol 正是定义了一套票据的格式标准。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复杂多元的金融形态可以实现融合。开发者可以基于 FusionFi 的标准,实现交易所、借贷、期货,甚至稳定币等各种各样的金融业务。在未来,FusionFi Protocol 可以参考 BIP、EIP 和 NIP 这些行业标准化提案机制的模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同制定协议的标准,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 FusionFi Protocol 的详解,笔者会单独撰文展开。
以太坊的性能与成本问题限制了目前 DeFi 发展的脚步,L2 和新公链的扩容尽管颇有成效,但依旧存在限制金融业务发展的隐形天花板。
为了彻底打破天花板,一个不同于传统区块链范式的网络 —— AO 超并行计算机横空出世。由于 AO 无限可扩展的性能,使得 AgentFi 成为了可能。用户可以运行自己的进程,自行管理资金,自定义金融业务。
面向 Agent 的金融模式对比传统 DeFi 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
1. 以太坊TPS解读
https://www.chaincatcher.com/zh-tw/article/2102262
2. 以太坊交易Gas用量统计
https://etherscan.io/gastracker
参考资料:
1.技术详解 ao 超并行计算机
2. AO 协议: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的超级计算机
https://x.com/kylewmi/status/1802131298724811108
3. 智能金融:从 AgentFi 到 FusionFi
https://www.notion.so/permadao/AgentFi-FusionFi-6461feb8915c4ea5a1252eca80aa6a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