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1、2、3层、平行链、侧链的区别你知道多少?各种区块链扩容解决方案的出现引发了关于 layer 1、layer 2、layer 3、平行链和侧链在不断发展的加密生态系统中的差异和作用的讨论。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开发者、投资者和用户在区块链技术的复杂领域中导航至关重要——但并不总是很清楚哪个是哪个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不同的类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第1、2、3层、平行链、侧链的区别,喜欢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第 1 层区块链,例如比特币BTC、以太坊、BNB Chain和Solana,构成了区块链网络的基础架构。这些基础层协议处理网络的执行、数据可用性和共识方面,无需依赖另一个网络即可验证和完成交易。每个第 1 层区块链都有自己的原生代币,用于支付交易费用。
然而,扩展第 1 层网络是一项重大挑战,通常需要更改核心协议,例如增加块大小、采用新的共识机制或实施分片技术。
为了解决第 1 层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限制,第 2 层解决方案已作为构建在现有网络之上的辅助框架出现。第 2 层协议将部分交易需求从主链转移到相邻的系统架构,处理链下交易并仅在第 1 层区块链上记录最终状态。
第 2 层扩展解决方案的示例包括比特币BTC闪电网络、以太坊 Plasma 链、Optimistic Rollups、ZK-Rollups、侧链和状态通道。这些协议(大部分)继承了底层第一层区块链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可扩展性、速度和成本。
寻找第 1 层最佳扩展解决方案的探索远非静态。例如,以太坊基金会完全从 Plasma 解决方案转向扩展,并指出,
“虽然 Plasma 曾经被认为是以太坊有用的扩展解决方案,但后来它被放弃,转而支持第 2 层 (L2) 扩展协议。 L2 扩展解决方案解决了 Plasma 的几个问题。”
以太坊的后续 L2 解决方案之一是分片,它现已在以太坊路线图上被“rollups 和 Danksharding”所取代。在Dencun之后,这一演变继续升级,通过第 2 层之上的第 2 层(通常称为第 3 层链)进行扩展。
第 3 层区块链是基于第 2 层网络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链,可实现进一步的可扩展性、定制和互操作性。例如,Arbitrum Orbit允许开发人员创建第 3 层链,称为“Orbit 链”,该链以 Arbitrum 的第 2 层链、Arbitrum One 和 Arbitrum Nova 为基础。这些 Orbit 链可以配置自定义 Gas 代币、吞吐量、隐私和治理,XAI、Cometh 和 Deri Protocol 等项目已经在 Arbitrum Orbit 上构建。
同样,Optimism 的OP Stack为共享安全和通信层的第 3 层区块链“超级链”提供支持,Coinbase 的 Base 是 OP Stack 上著名的第 3 层链。 OP 堆栈旨在使第 3 层链具有互操作性。其他第 3 层解决方案包括 zkSync 的超链和 Polygon 的超级网。第 3 层的主要优势包括通过递归证明和压缩实现的超可扩展性、gas 代币的定制、吞吐量、隐私和治理、第 3 层链之间以及与第 1/2 层的互操作性,以及低成本和高性能。
EVM 生态系统之外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平行链。平行链是 Polkadot 和 Kusama 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并行运行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独立区块链。平行链连接到主中继链,出租其安全性,同时维护自己的治理、代币和功能。这些链可以使用 XCMP 等跨链通信协议无缝地处理交易并相互交换数据。收集者节点维护平行链的整个状态,并向中继链验证者提供证明。
侧链是另一种扩展解决方案,是与主链并行运行的独立区块链,代币和其他数字资产通过双向挂钩在它们之间移动。侧链有自己的共识机制和区块参数,使其比主链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它们被认为是第 2 层解决方案的一种,因为它们减轻了主链的一些交易负担。侧链的例子包括比特币的 Liquid 和以太坊的 Polygon PoS。关键的区别在于 Polygon PoS 等链有自己的安全性和验证器集,而不是依赖第 1 层来保护网络。
了解第 1 层、第 2 层、第 3 层、平行链和侧链之间的角色和差异可能很复杂。这些技术在解决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定制挑战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这些解决方案,开发人员可以创建更高效、用户友好且可互操作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最终推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采用和增长。
还有更多的用例、好处以及存在如此多不同类型的扩展解决方案的原因——每种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希望这个概述有助于分解一些最初的复杂性,让您探索最吸引您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