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flowie,ChainCatcher
近期,币安的一则内部通报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员工因利用旧职务进行内幕交易而被停职,并可能面临法律追责。这标志着Web3大厂正式开启了“祛腐”行动。
尽管币安内部腐败问题早有传闻,但这是其首次公开披露内部交易细节并采取行动。与此同时,火币等交易所也表示将效仿这一做法,试图通过透明化处理赢得社区信任。
据币安公告显示,此次事件源于两天前的一起举报。
涉事员工曾任职于BNB Chain的业务开发岗位,后转入最近备受关注的Binance Wallet团队。该员工利用其在前职位获取的信息,提前购买了某项目的代币,并在项目公告发布后迅速出售,获利颇丰。
币安对此采取了果断措施:涉事员工已被停职,并可能面临法律追责。此外,四位举报人(即“吹哨人”)获得了10万美元的奖励,同时币安为社区提供了官方举报渠道。
然而,这起内幕交易事件或许早在官方收到举报前便已被曝光。多位推特用户如@pycharts和@BroLeonAus分享了链上证据,直指币安钱包BD及增长员工Freddie Ng参与了$UUU代币的“老鼠仓”行为。
@BroLeonAus进一步梳理了具体操作过程:Freddie Ng疑似提前得知$UUU价格将上涨,使用小号地址花费10个BNB在低位买入价值31.2万美元的$UUU,随后通过Bitget钱包高位卖出,第一笔交易便获利181.4个BNB,约合11万美元。
此外,Freddie Ng还将剩余的$UUU分发至8个不同地址,每个地址金额达数万美元不等。他的行为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所使用的钱包地址早在121天前便已实名注册。
实际上,币安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内幕交易并非新鲜事。每一次社区监督和检举,都倒逼币安加强“祛腐”力度。
去年2月,RON代币上市币安后价格大跌,引发社区对“老鼠仓”的质疑。尽管币安回应称是乌龙事件,但也借此机会公开声明将重视贪腐问题。
币安提到的具体“祛腐”措施包括三点:加强上币组管理与防火隔离;对于项目上币信息泄漏取消上币资格;悬赏举报人以激励公众监督。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Qwertyuiopasdfghj的作者在Medium上发布的公开举报信再次引发热议,文中直指Binance Labs(现已更名为YZi Labs)涉嫌重大“内部贪腐”,指控多个高层与被投项目方勾结进行利益输送。
尽管币安未对此事件展开公开调查,但在更名为YZi Labs后,官方表示欢迎任何人提供证据举报,并可直接向赵长鹏或何一反映。
何一在今年初的Space中提到,过去两年币安已进行了超过120例内审,解聘违规员工超60人,追回违规所得超过3000万美元。
不过,币安过去从未公开过贪腐细节。近日针对Binance Wallet团队员工内幕交易的详细披露,或许是其“祛腐”行动的一个重要信号。在财富效应失效和合规压力下,公开透明的“祛腐”举措可能是头部交易所重新获取社区信任的最佳方式之一。
贪腐一直是困扰大公司的顽疾。相比于Web3公司,传统Web2巨头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将“祛腐”工作常态化。
自阿里巴巴于2012年设立集团“廉政合规部”以来,其他互联网巨头也陆续跟进,展开了正式的“祛腐”行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祛腐手段:
此外,互联网公司还推出了联合行动与黑名单制度。例如,腾讯、百度、美团、京东等联合发起的“阳光诚信联盟”,已有近800家企业参与,上传并共享失信员工名单。
技术手段也成为祛腐的重要工具。字节跳动建立了专用数据库,监察人员可以从中检索数据,系统还会自动识别风险并推送给业务负责人。
除了监督外,互联网公司还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相比Web2领域,以币安为首的Web3交易所涉及金融交易,使得内部员工更容易产生贪腐动机和手段。因此,Web3大厂亟需将“祛腐”工作常态化和系统化,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