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可以说是数字货币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而稳定币的发展其实也是循序渐进的。第一代的稳定币就是以USDT为首,能够将法币代币化,而第二代稳定币就开始尝试构建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akerDAO的DAI,第三代的的稳定币是加密货币行业的原生代币,就像是AMPL、YAM等,而第四代的稳定币,就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算法稳定币,主要代表为ESD、BASIS、FRAX等。很多投资者想知道算法稳定币的成功标准是什么?下面就让币圈子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1.具备核心储备资产。
2.从0到1以及更大的发行扩张,应该选择储备发行模式。
3.具备(接近)1:1交易/做市/抵押铸币(是建立即时套利兑付机制的前提)。
4.需求端驱动稳定币的发行和用例场景(需求的建立先行,不断刺激稳定币规模的扩张,胜于狂热的挖矿/弹性发行扩张)。
5.具备即时的套利兑付(利用高效的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定价市场/交易池的汇率锚定)。
6.储备资产的抗死亡螺旋性(借助主流币、USDC等,或者依附于大公链底层经济模型)。
7.两种速度的比拼(套利者扳平定价市场汇率的速度VS套利者获取利润抛售储备资产导致下跌的速度+本身储备资产也正好处于极端行情自身也面临下跌,只有前者的速度极快才能有效预防死亡螺旋的加剧)。
8.抵押稳定币无法高效解决正溢价套利锚定,MakerDAO在具备60%USDC储备以及PSM之后已经与算法稳定币模式无异,所有稳定币项目在核心机制上向同一第一性原理靠近,彼此互相成就和支托。
算法稳定币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未来将如何发展还很难说,但基于近日观察到的现象还是可以有所预测。
我们认为,未来算法稳定币的锚定点可能偏离一美元。雪崩协议创始人Emin Gün Sirer昨日发推表示:算法稳定币可能确实有一个锚定点,但是这个值并不一定是1美元。他还举了DSD的例子来说明,DSD目前的交易价格为0.38美元,没有足够的DeFi参与者使其价格提高至1美元。当DSD高于0.38美元时,这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赚到足够的钱,并在他们认为DSD高于其他人入场水平时卖出。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算法稳定币内部存在完整的“货币”调节机制形成的,而这个调整机制本质上是由市场供需来决定,美元价格在算法稳定币体系中更多是参考价格,因而算法稳定币不必非要锚定为美元价格。目前算法稳定的规模还很小,波动性也相对较大;但根据观察,伴随算法稳定币体量扩大,算法稳定币的波动性也在降低。在算法稳定被更广泛采用后,一个更为准确的锚定点也将会随之出现,此时算法稳定币的波动率也将大幅降低,从而为加密市场所普遍接触,一套完整的“货币”体系也将成熟。届时,算法稳定币、DeFi、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组合在一起,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加密经济体。
另外,我们认为,未来还可能出现锚定一揽子法币的算法稳定币。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元在衰落,传统金融市场的货币出现多元竞争,一揽子货币更能反应资产的货币价值;另一方面,加密市场中的“货币”天然没有国界,对标全球资产,因而不必一定锚定美元,如果能更多元化,也更能适应加密市场未来的多元化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上面这篇文章了解算法稳定币的成功标准是什么。其实现在的算法稳定币仍然处于一个实验的初期阶段,这一板块想要获得长足和趋于稳定发展,还是需要更加广泛、长期的共识。而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早期的参与是可以获得高利润的,但同时也会面临比较高的风险。就像是算法稳定币体系内的代币,一般都普遍存在高溢价,未来还有可能会出现大幅的下跌。除此之外,大家还应该注意合约的安全性以及适用性等,这都是有待市场检验的,投资者应谨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