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减半后交易量直逼2万美金水平!比特币代表了对科技社区之前隐含的价值观的明确编码。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它是一个谢林点(链闻注:谢林点指人们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倾向),是一个象征。因此,在本世纪 20 年代,它将成为公认的技术旗帜。
为了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旗帜」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会选择比特币作为这面旗帜,来,让我们依次展开。
技术:估值背后的价值观
技术是硅谷建立和输出的文化。它是由创始人、投资者、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全球社区。它是代码,是应用程序,是产品,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但最根本的是,它是支撑估值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隐含在诸如最简可行产品 (MVP)、产品与市场匹配 (product-market fit) 或构思网(idea maze) 等常见术语中,通过科技领域最有成就的人士所写的畅销书来表达。
但是,这些价值观通常不会清晰地被讲出来。如果我们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就会发现,技术是国际主义的,是资本主义的,是去中心化的,是极度通缩的,是网络化的,是加密的,是数字化的,是不稳定的,是雄心勃勃的,是悄然变革的——这些就是技术的价值观。
比特币(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加密货币)通过将这些价值观表达在一段兼作投资工具的代码中,令我们超越了隐含的意义。代码与开发人员对话,其优点吸引了投资者,其内在的价值则与二者对话。如果你相信这些价值,你往往会去购买比特币。
比特币:一面意识形态旗帜和一个谢林点
人们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每面旗帜都代表一个地理实体,其中一些,例如加兹登旗(Gadsden flag,美国海军首面军舰旗)或彩虹旗,会代表某些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比特币成为了一面旗帜,因为它是上述技术价值观的编码。它是意识形态的旗帜,而不是地理旗帜。
在另一种意义上,比特币也成为了一面旗帜:一个凝聚点,一个创业社区的谢林点。
回想一下,当一个社区在没有明确协调的情况下进行协作时,就会出现谢林点。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两个陌生人知道他们必须在某一天在纽约见面,但不知道碰头的时间和地点,他们需要猜测对方在没有和自己交流的情况下会怎么做,对此的均衡解决方案通常是「中午 12 点在中央车站问讯亭前会合」。
同样,如果我们在全球科技社区随机找两个人,问他们会协调什么问题,我们会发现,在其他方面意见不太一致的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技术专家,往往会认同比特币是有价值的。
例如,杰克·多尔西 (Jack Dorsey) 运营 Twitter,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创建了领英(LinkedIn),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和彼得·泰尔 (Peter Thiel) 都是 Facebook 的董事会成员——但他们全都支持比特币。
同样,币安 (Binance) 的创始人赵长鹏和 Telegram 的创始人帕罗尔·杜罗夫 (Pavel Durov) 分别是加拿大华人和俄罗斯侨民,他们也支持比特币。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背景,但对数字货币有着共同的信仰。
很难让这样的人在某件事情上统统达成一致。想想看,全球科技界不会联合起来支持谷歌、Facebook、微信或 Yandex。即使某个创始人尊重这些公司所创造的产品,但作为资本家,他们始终意识到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能会出现经济失调。对谷歌有益的不一定总是对你有益。
技术人员倾向于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项目:结盟在其中不那么重要的开源项目;结盟可以量化的投资。比特币同时兼具这两个方面。
在开源方面,与比特币最相似的可能是 Linux。就像 Linux 一样,所有人都可以从比特币中获利,但没有人可以破坏它。例如,谷歌和 Facebook 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它们可以在 Linux 上合作,因为 Linux 等同于一个非军事化区域,一方不能剥夺另一方的贡献。微软可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如今就连微软也得尊重 Linux。
同样,在加密社区(与技术社区重叠,但不完全相同)中,无论什么人启动什么项目,他们都知道比特币,尊重它,并可能持有一些。无论什么人在运营何种交易所,他们将会支持比特币。无论什么人在写哪种加密教程,他们都会假定用户对比特币有所了解。
因此,比特币是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也是许多人的第二选择。这意味着它将成为社区的首选。这就是为什么从谢林点的意义上说,比特币也是一面旗帜——一个值得为之而团结的东西。
比特币对技术的价值观进行了编码
但是,当全球科技界聚集在比特币的大旗周围时,它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如上所述,我们认为比特币编码了以下隐含的技术价值:国际主义、资本主义、去中心化、极度通缩、网络化、加密、数字化、不稳定、雄心勃勃和悄然变革。让我们依次讨论这些方面。
国际主义
比特币和技术本质上都是国际主义者。
科技行业可能始于硅谷,但现在它是一个全球现象。在美国,超过 60% 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是由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创建的。现在,51% 的独角兽公司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科技已经无远弗界,远远超越了硅谷,进入了任何一个有互联网连接的国家。
比特币也是如此。全世界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加密货币交易者,在数百个城市里有成千上万的比特币聚会,每个主要国家都了解加密货币的存在。
资本主义
比特币和技术从根本上都是资本主义的。
科技行业通常围绕着企业家、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家、并购和 IPO 展开。更广泛的技术社区还包括学术工程师和开源社区,这些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都比在学术人文领域和传统非营利组织的同行更有利于资本主义。
比特币同样与资本主义有关。它是交易分类账,它是投机性投资,它是货币的数字化,它是一种跨国产权形式,它带来了风险回报,它用区块链来编码整个经济的历史,因此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
去中心化
比特币和技术都是高度去中心化的。
正如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合伙人本尼迪克特·埃文斯 (Benedict Evans) 最近指出的那样,科技垄断的好处在于有那么多的选择!任何一个科技行业的市场图谱都会显现出同样的特征:每个行业有数十或数百家公司,它们都在争夺不同的市场份额。
有数以亿计的网站,AngelList 上有近 500 万家初创公司,成千上万的天使投资人,还有数百家大型风投公司。在科技行业,没有一个单一的瓶颈,要想获得成功,也没有一个非依靠不可的金融家或平台。
比特币以及更广泛的加密货币也是如此。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以没有一个矿工能够审查网络上的事务而著称,他称比特币「完全去中心化,没有服务器,也不存在中央权威」。虽然在量化和改善去中心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个生态系统中已经有了矿工、节点、交易所、开发人员和投资者,他们每个人都有相互竞争的利益,而且(在理想情况下)没有人对比特币拥有否决权。
左图:扩展后的比特币网络的比特币图,右图:随机列出的加密货币例子
最后,还有另一个层次的去中心化:跨代币的去中心化。现在已经有大量不同的方法来达成共识和保护隐私,因此加密货币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消失。工作量证明 (proof-of-work) 存在的漏洞与权益证明 (proof-of-stake)、委托权益证明 (delegated proof-of-stake)、空间证明 (proof-of-space) 等共识协议存在的漏洞均不相同。现在,出现任何个别问题,都不可能同时清除所有的代币和所有的交易所。至少有一些会幸存下来。
因此,如果真的出现了全球打击加密货币这种最坏的情况,比特币本身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漏洞,我们应该可以预计,将有部分代币及时迁移得以幸免,而且比特币账簿也将被导入到某个幸存的区块链。原因在于,比特币账簿被高度复制,背后有如此多的利益相关者,几乎不可能从地球上抹去。它将被一遍遍地被映射并得以恢复——哪怕原来的网络已经关闭。
极度通缩
比特币和技术都是极度通货紧缩的介质。
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图示应该就是摩尔定律。它关乎极度通缩:如果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计算成本在同一时期就会减半。换句话说,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同样的美元明天购买的计算能力也会比今天更多。
还不仅仅是计算能力。那些被技术颠覆的领域已经见证了价格暴跌。比较一下区区一台 iPhone 替换的不同硬件的数量,我们应该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点。比较一下浏览维基百科或使用 Spotify,跟查阅实体百科全书或聆听光盘的成本,我们可以建立数量上的认知。还可以比较一下科技已触及的行业(电视、软件、手机)与尚未被颠覆的行业(教育、医疗)的长期成本轨迹,我们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
比特币也是极度通缩的化身。不仅在于 BTC 是 2010 年以来最好的投资品,而且在过去 10 年里,BTC 相对于美元的价值增长了好几个数量级——不过,永远值得把这张不可思议的 10 年图表铭记在心。
而且,比特币代表了一种与摩尔定律互补且又有所不同的极度通缩形式。如果说摩尔定律是通过降低计算成本来创造价值,那么比特币则是通过屏蔽通胀压力来攫取价值。或者如这张对比图所示:
最后,如果比特币真的实现了它的使命,我们将使用 BTC 作为记账单位。这就叫做超比特币化(hyperbitcoinization)。
网络化
比特币和技术都是基于网络的。
说技术基于互联网,这一点显而易见。说它跟社交网络、松散协作、非地理关联和路由算法有关,这也很明显。但长期来看,这意味着社会网络中两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比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大圆距离更重要。
比特币以及更广义的加密货币也是如此。也许今天地球上每 100 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持有比特币,也就是顶多 5.000 万人。在比特币的早期,这个数字要少得多。
但归功于互联网,他们实际上都在同一个房间里。他们相距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同一个想法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他们可以部分选择不使用本国货币(基于与邻国的地理距离),也可以部分选择进入这个新世界(基于与志同道合的人在意识形态上的接近)。
基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的理念,与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建立联系的自由,这是技术和比特币隐含的核心价值,与威斯特伐利亚式主权国家 (Westphalian state) 的前提截然不同。
加密
比特币和技术都是建立在加密基础之上的。
现代科技产业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互联网上的加密技术。没有用于加密连接的 SSH,就不会有云、远程工作和部署。如果没有用于加密信用卡和线路信息的 SSL 和 HTTPS,就不会有电子商务、支付公司、广告和订阅。在互联网上创造财富的基础工程和支付基础设施将不复存在。
同样,比特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数十年来在理论和应用密码学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公钥加密、数字签名、哈希和哈希现金等概念,或者诸如 SHA-256、RIPEMD-160 和 secp256k1 等实现,比特币就不可能存在。通过中本聪共识来代表、传递和保护财富所需的基本密码结构将不可用。
数字化
比特币和技术本质上都是数字化的。
这一点再明显不过,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科技产业已经将书籍、杂志、电影、报纸、照片、信件、广告、音乐、文件、广播、电视以及各种形式的媒体进行了数字化。科技也将我们在 1980 年代还不认为属于「数字化」的东西给数字化了,从你的 Fitbit 设备的步数统计到应用程序中的偏好设置。当然,数字化还开启了基于文件进行复制、共享、编辑、聚合、机器学习等功能。
比特币和更广泛的加密货币是数字化的下一个阶段。尽管科技行业已经把所有不稀缺的东西都数字化了,但直到中本聪共识之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数字稀缺的原生代表。像 PayPal 这样的工作区使用中心化数据库来模拟数字稀缺性,但在基础上,它们依靠一组具有根特权的许可参与者来保证这种稀缺性。比特币的区块链改变了这一切。
一旦人们意识到,比特币的区块链是以一种加密的安全方式来代表公共数据库,该数据库负责记录谁持有数字货币的信息,他们很快意识到,类似的方法可以用于数字化股票、债券、大宗商品、衍生品、REIT、抵押贷款、贷款,以及每一种金融资产。此外,随着科技驱动的第一波数字化浪潮,我们将能够构建这些数字金融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我们也正在将身份、产权数字化,最终则会实现治理本身的数字化。
不稳定
比特币和科技都是高度不稳定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你只会感受到两种情绪:兴奋和恐惧。我还发现,缺乏睡眠会加剧这两者。
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创业公司是相当不稳定的,许多会失败,破产是常有之事。事后反思是常有之事。失败当然不招人待见,但它是可以预期、可以接受、也是可能发生的。风投都跟幂律有关,在幂律中,一项投资可以成功,并为其他所有投资买单。坚持不懈的创业者有时能够大获成功。耐心、长期的资本有机会获得 1.000 倍的回报。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方差随着样本量的减小而增大。当你只有 10 名员工的时候,一个人辞职会让公司陷入困境。相反,如果你只有 10 个客户,做成一笔大单,这一件事就可以将公司收入提高 10%,吸引关键的投资,带来长期的成功。
比特币也同样不稳定。单是价格图表就显示出过去十年来多次出现高达 80-90% 的下跌。失败的比特币初创公司数不胜数。但新的比特币百万富翁的数量也在增加。在很多方面,比特币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交易的高速增长「初创公司」。它让数百万人接触到创业文化的变迁、坚持和耐心的好处,以及过早退出和过早宣布比特币已经完蛋的坏处。
雄心勃勃
比特币和技术都有着惊人但理性的雄心壮志。
科技创业者的雄心壮志经常遭到嘲笑。但是,如果没有信念,不相信自己可以建造宇宙飞船、制造电动汽车、组织全球信息或连接数十亿人,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些公司。技术的力量在于现实的抱负、理性的抱负、基于可计算的风险和可量化的益处的抱负。
比特币的抱负无他,是开发一种新的数字货币,与美元抗衡。十年后,很明显,世界上的每个央行和金融机构都听说过比特币。如今,有了多个大规模数字化美元的存在,有了中国可能推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真实的可能性,有了比特币在法币市值排行榜上取得的第 40 位的排名。说比特币已经改变了世界、而且很可能与美元一较高下,这并不是什么妄语。
但在 2009 年那会儿,认为比特币跟美元有的一拼,这种想法可太疯狂了。它是一份贴在邮件列表上的软件!然而,在中本聪贴出白皮书后的第一次交流中,能明显看出,哈尔·芬尼 (Hal Finney) 和中本聪有着疯狂而又理性的野心。哈尔计算了每枚比特币价值 1.000 万美元的情形:
作为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设想比特币取得成功,并成为全世界使用的主要支付系统,那么这种货币的总价值应该等于世界上所有财富的总价值。我目前能找到的对全球家庭财富总额的预计额在 100 万亿美元到 300 万亿美元不等。比特币总额是 2.000 万枚,那么每枚代币的价值约为 1.000 万美元。
因此,用几美分的计算时间来生成这种加密货币,如今看来可能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赌注,其回报可能是 1 亿比 1!即使比特币成功达到这种程度的几率微乎其微,但几率真的会低至 1 亿分之 1 吗?值得好好想想
哈尔假定比特币将在技术层面发挥作用,他基于一组逻辑前提对估值进行了费米估算。一旦比特币的技术被证明是可行的,一旦有足够多的人理解了这些前提,BTC 在问世之初的十年里就达到了每枚 1 万美元。当然,它还没达到 1.000 万美元的单价,也不是美元的替代品——但正如人们所说,「第一个 10 亿是最难的」。
悄然变革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比特币和技术都在悄然发生革命性变化。
科技并没有通过传统的政治行动颠覆音乐产业、出租车行业或报纸行业。它只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让数百万人自愿选择购买或使用。通过这些悄然的、个人的、私人层面的决定,巨大的变化应运而生,如下图所示:
同样,比特币也不是通过民间激进主义来实现改变的。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现象,它不是站在街角喊口号,而是通过十亿次私人行动完成了货币政策的革命。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已经解释了比特币(以及更广泛的加密货币)如何对技术的隐性价值进行编码。它是国际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去中心化的、极度通缩的、网络化的、加密的、数字化的、不稳定的、雄心勃勃的、悄然变革的。
我相信,在本世纪 20 年代,作为更广泛的国际再重构的一部分,科技行业最终将调整方向,支持比特币和加密技术。加密货币同时反映了美国的许多基本价值观(如言论自由、契约自由、结社自由、免受不合理搜查和扣押、隐私权等),同时也向全世界数百万人展示了广泛的国际吸引力。
这种调整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右翼对左翼,而是土地对云,国家对网络,中心化对去中心化,新钱对老钱,国际主义者 / 资本家对民族主义者 / 社会主义者,MMT 对 BTC,以及(也许这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汉密尔顿对中本聪。新的美国中心可能是去中心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