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快讯(Alibtc.com):Base生态出现类似EigenLayer的再质押协议Overload,其亮点是可以质押任意ERC-20代币而不限于ETH,另一方面该协议也不会消减节点营运者,近一步降低再质押者的资产风险。
再质押介绍
再质押是指将流动性质押代币(LST)再次质押,除了保护主网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其他外部网络。例如用户可以选择将ETH质押至Lido协议以保护以太坊网络安全,并将其质押证明的代币stETH质押至EigenLayer,以保护更多其他网络,获得更高的收益。
EigenLayer是首创再质押的协议,借由节点营运者管理质押者的代币并协助保护外部网络项目的安全性。后者又称为主动验证服务商(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AVS)。
目前该协议的TVL已经高达160亿美元以上,且等待合作的AVS已经有九个。
再质押协议Overload介绍
而在Base生态系,也出现了类似的再质押项目Overload,根据团队所述,该项目有三点较不同之处:
可质押任何ERC-20代币
链上共识
无消减机制(slashing)
质押者权限提升
其中每一个都改变了再质押机制,以下分别说明。
可质押任何ERC-20代币
相较于EigenLayer仅接受ETH与其相对的流动性质押代币,Overload可以接受用户质押任何的ERC-20代币,将可以增加质押者的弹性与动机。
Overload可以接受任意ERC-20代币进行质押
此举是为了弥补Base生态上资产量体的不足。另一方面,Overload此设计对于未来其AVS所受到的网络安全性是否打折,仍需要更多讨论。
链上共识
Overload引入链上共识(Onchain Consensus)的概念,允许AVS直接在链上执行验证。根据团队描述,此举可以防止节点营运者的恶意行为,并大幅简化AVS的发展。
无消减机制
在Ethereum网络上,有4种可能会让验证者遭到惩罚:
提出个不同的区块
Surround voting
双重签名
不活跃参与(Inactivity leaks)
消减代币验证者会失去所质押的部分ETH,于再质押生态就会变成节点营运者让质押者的资产受到损失,被视为是获得更多收益相对需要承担的风险与代价。
不过在Overload并没有消减机制,由于AVS使用链上共识,因此仅适用「不活跃参与」惩罚,而是对验证者实施监禁,暂时踢出验证者集合,让该验证者错过证明奖励。该惩罚并不会让质押者的资产受到损失。
Overload团队认为这样可以增加用户质押资产的意愿。
质押者权限提升
相较于在EigenLayer的设计,质押者将代币委托给节点营运者,而后者可以选择要营运哪一个AVS,因此实际上代币质押者的权限与操作难度并不高。
Overload则是淡化了节点营运者的角色,让质押者可以自行选择要将代币营运哪些AVS,再质押给相对应的验证者,且可以选择不止一个对象,提升其资产自主性。
Overload让质押者自行决定要营运哪些AVS
新的积分竞赛
Overload团队表示近期就会推出再质押相关积分竞赛,模仿EigenLayer行销模式,预期可以吸引部分用户抢先尝试。
Overload团队第一步算是中规中矩、策略合理。开放多元的ERC-20资产作为抵押品,可以弥补一点Base生态既有资金量体的不足;另一方面,无惩罚机制可以降低用户在Layer2且又是新项目的疑虑;最后因为Layer2的用户相对来讲可以操作更加进阶的操作,因此开放更多权限给质押者或许符合这些人的需求。
不过市场是否为此埋单,仍有待验证。
各大生态陆续出现Restaking设施
除了本次的Base网络之外,其实今年以来Solana也出现不少关于再质押项目,例如Cambrian、Solayer Labs、Picasso都准备打造一个Solana风格的EigenLayer以强化既有生态。
安全性是否足够?
不过再质押的核心是将安全性分享给外部去中心化网络,这需要建立在原有主网的稳固基础之上。
相较于ETH(3,700亿美元)或是SOL(710亿美元)的市值,Base目前仅有54亿美元TVL,其是否有此能耐能运作一个强大的再质押生态呢?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否有必要建构再质押生态?
另一个所有再质押团队需要厘清的是「自身建议协议的网络是否真的需要再质押生态?」之关键议题,例如Solana社群有部分的用户认为Solana未来发展会以单体链为主,将安全性分散到其他外部网络的效益是否真的必要?
而Overload团队当然也需要思考(或是合理化)Base生态是否需要再质押生态?是否会与既有的以太坊生态基础设施重叠?